【言】字的基本信息(怎么读,拼音)
【言】字是什么意思、字义及解释
【言】的解释(来源:新华字典版)
基本字义
言
- 言
yán
讲,说:言说。言喻。言道。言欢。言情。言必有中(zh恘g )(一说就说到点子上)。
说的话:言论。言辞(亦作“言词”)。语言。言语。言简意赅。
汉语的字:五言诗。七言绝句。洋洋万言。
语助词,无义:言归于好。“言告师氏,言告言归”。
姓。
行
笔画数:7;
部首:言;
笔顺编号:4111251
多音字
言
言
言
【言】的解释(来源:康熙字典版)
基本字义
言
- 言
yán
【动】
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“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“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“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:说,说话)
同本义〖say;speak;talk〗
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——《说文》
志以发言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志以定言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上》
言,心声也。——《法言·问神》
言,口之利也。——《墨子经》
言者所以在意。——《庄子·外物》
具言所闻。——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趋机而言。——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言于李??。——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言讫不见。——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今言“华”如“华实”之“华”者,盖音谬也。——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又如:言绝(言罢;说完);言言(直言);言不尽意(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);言戏(说话轻浮不庄重);言人人殊(人各一词,所言各异);言笑自若(谈笑自得的样子);言之无文(说话没有文采条理);言方行圆(即言行不一);言信(说到做到的信用);言爽(说话不守信用);言不顾行(言行不一);言欢(说笑)
议论,谈论〖discuss;comment〗
赵括自少时学兵法,言兵事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又如:言路(谏官的职务);言事(在君主时代,臣民与天子、国君议论政事);言文(谈论文辞);言默(议论和沉默);言状(所述情状)
记载〖writedown;record〗
雁荡山…自古图牒,未尝有言者。——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。——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又如:言行录(录记叙述一人或多人的嘉言美行的书)
问〖ask;inquire〗
臣意言王曰:“才人女子竖何能?”——《史记》。王引之述闻:“言王,问王也。”
又如:言问(讯问)
告知;告诉〖inform;tell;letknow〗
其顺之,然后言其丧筭。——《礼记》。郑玄注:“言,语也。”
又如:言讽(用委婉的语言示告)
陈述;叙述〖state〗
臣愿悉言听闻,唯大王裁其罪。——《韩非子》
又如:言功(陈述功绩)
解释引文、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,相当于“就是说”或“意思是”〖namely〗
《诗》云:“既醉以酒,既饱以德。”言饱乎仁义也。——《孟子》
说明〖explain〗
言其利害(说明合从的好处和不合从的害处。其,指示代词,代合从,它的)。——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言
yán
【名】
话,言语,口语。又特指怨言、谤言〖speech;spokenlanguage〗
父母之言。——《诗·郑风·将仲子》又
诸兄之言。
口之宣言也,善败于是乎兴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上》
感斯人言,是夕始觉有迁谪意。——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序
王如其言。——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未尝有言。——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思其言。
是何言。——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言能践行(说到做到);言语高低(指说话没分寸,冲撞别人);言差语错(言语冲撞或口舌之争);言言善果(多说劝人行善的话,必有好处);言同勒石(喻指说的话深刻而珍贵,如同刻石);言词(用语言表达的词汇或词句);言不尽意(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);言不愿行(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);言语妙天下(言语精妙,天下没有人比得上);言听谋决(说的话听从照办);言废(说的话不被采纳);言简义丰(语言简练,含意丰富);言与心违(言语与心意相违背);言智(言语的才智);言无伦次(言语杂乱无章)
言论;见解;意见〖opiniononpublicaffairs〗
如何昊天?辟言不信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雨无止》
言无二贵,法无两适,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。——《韩非子》
又如:言扬行举(根据德行和声名来选择人才);言金(珍贵的言论);言之成理(言论能自成系统而有文理);言中无物(言论空洞而无实际内容)
言辞;辞令;辞章〖one’swords;languageappropriatetotheoccasion;poetryandprose〗
无乃非盟载之言,以阙君德;而执事不利焉。——《左传》
又如:言外(言辞本身以外的意思);言使(使者。使者主要在传达言辞,故称言使);言泉(言辞滔滔不绝,如泉水般涌出。比喻口辩敏捷,言语通畅);言多必失(言辞过多,必定发生差错)
政令;号令〖governmentdecree;order〗
有不祭则修意,有不祀则修言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。韦昭注:“言,号令也。”
又如:言语(命令;指示);言文(法律条文);言文刻深(法律条文严峻刻薄);言出法随(命令一下达,就依法考核、赏罚)
誓言;盟辞;约言〖oath;pledge;promise〗
初既与余成言兮,后悔遁而有他。——《楚辞》
史载笔,士载言。——《礼记》。郑玄注:“言,谓会同盟要之辞。”
又如:言约(口头言语为约定);言瑞(信言)
建议;主意;计策〖proposal;idea;plan〗
我言为服,勿以为笑。——《诗·大雅》
又如:言责(进言的职责)
学说;主张〖theory;view;position〗
“杨朱、墨翟之言盈天下。天下之言,不归杨则归墨。”——《孟子》
言语或文章中的字〖character;word〗
凡六百一十六言,命曰《琵琶行》。——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序
又如:五言诗;七言诗
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〖sentence〗
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“思无邪。”——《论语》
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——《史记》
又如:一言为定;片言九鼎
著作〖writings;works〗
焚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。——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又如:言对(文体的一种)
姓
言
yán
【助】
无义,用于句中或句首,作语气助词
静言思之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
既盟之后,言归于好。——《左传》
言必有中
yánbìyǒuzhòng
〖wheneveronesaysth.,onehitsthenailonthehead;whatonesaysisalwaystopoint〗一说就说到关键、要害的地方。形容说话恰当得体
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——《论语·先进》
言不及义
yánbùjíyì
〖nevertalkaboutanythingserious;talkfrivolously〗义:义理,指事情的道理。指只说些无聊的话,没有一句说到正经的道理
群居终日,言不及义,好行小慧,难矣哉!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言不由衷
yánbùyóuzhōng
〖speakwithone'stongueinone'scheek;saywhatonedoesnotmean〗所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。形容口是心非
言不由衷,质无益也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
言出法随
yánchū-fǎsuí
〖Thelawshallbeenforcedtotheletteruponitspromulgation〗宣布之后就立即依法执行
言传身教
yánchuán-shēnjiào
〖teachbypersonalexampleaswellasverbalinstruction〗在口头上传授讲解,在行动上以身作则。指从言行两方面进行教育
言辞
yáncí
〖one’swords;whatonesays〗∶说话所用的词句
〖word〗∶话语
与为言辞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言道
yándào
〖whathesaid;say〗说;说道
那人言道和你是同乡
言定
yándìng
〖agreeon〗说定;说好
言多语失
yánduō-yǔshī
〖easilymakemistakeswhiletalkingmore〗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
言官
yánguān
〖imperialcensors〗谏官
被言官听劾,拿送法司究问。——《警世通言》
言归于好
yánguīyúhǎo
〖cometogetheragain;sinkafeud;makeitupwithsb.〗∶保持友谊,重新成为好朋友。言是虚字无义
〖reconciliation〗∶调解和和解
言归正传
yánguī-zhèngzhuàn
〖let'sreturntoone’sbusiness;getbacktothesubject〗开始谈或讨论正题。在评话和旧小说中用作套话
和尚一看不对头,赶紧言归正传,预备说完了好告辞。——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
言过其实
yánguò-qíshí
〖exaggerateoverstate;bemoreapparentthanreal〗原指言语浮夸,超过实际才能
马谡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。——《三国志·马良传》
后亦指说话过分,不符合事实
言和
yánhé
〖kissandbefriends;cometogetheragain〗讲和
言欢
yánhuān
〖talkcheerfully〗欢快地交谈
握手言欢
言简意赅
yánjiǎn-yìgāi
〖wordsarefew,buttheycontainprofoundtruth;bepreciseandtothepoint〗语言虽精练简洁,但已概括要义
言教
yánjiào
〖teachbywordofmouth;giveverbaldirections〗用语言进行说教
言教
yánjiào
〖precept〗教训;说教
言教不如身教
言近旨远
yánjìn-zhǐyuǎn
〖besimpleinlanguagebutprofoundinmeaning〗言词简单浅近而意旨宏大深远
言路
yánlù
〖channelsthroughwhichcriticismsandsuggestionsmaybecommunicated〗∶向政府提出批评或建议的途径
〖opportunitiesforairingviews〗∶发表意见的机会
广开言路
言论
yánlùn
〖speech;expressionofpoliticalviews;opiniononpoliticalviews〗关于政治和一般公共事务的议论
提倡言论自由
常好言论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以快言论。——清·刘开《问说》
言情
yánqíng
〖describelovingstories(books);romancefiction〗以男女爱情为主题的
言情小说
言人人殊
yánrénrénshū
〖eachpersonoffersadifferentversion;differentpeoplegivedifferentviews〗每人说的话都不一样。指各有自己的见解
言甚详明
yánshènxiángmíng
〖explainindetail;go(enter)intodetails;begivenindetail〗论述很详尽明了
言谈
yántán
〖wayonespeaksorwhathesays〗谈话;谈论
言谈大有缘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言谈举止
yántán-jǔzhǐ
〖speechanddeportment〗指人的言语、举动、行为
观其言谈举止,倒是像个文人
言听计用
yántīng-jìyòng
〖takesb.athiswords;readilyacceptsb'sideas〗说的话都听,出的主意都被采纳。形容非常信任
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,言听计用。——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亦作“言听计从”
言外之意
yánwàizhīyì
〖implication;meaningunderneaththewords;readbetweenthelines;whatisactuallymeant〗含蓄而没有明白指明的意思
言为心声
yánwéixīnshēng
〖wordsarethevoiceofthemind;whattheheartthinksthetonguespeaks〗汉·扬雄《法言·问神》:“故言,心声也”。意指言语是表达心意的声音,即言语反映思想
言笑
yánxiào
〖talkandlaugh;talkcheerfully〗说笑
不苟言笑(不随便说笑,形容人态度庄重)
言笑自若
yánxiào-zìruò
〖naturalandcalm〗自若:如常。有说有笑,如同平日。形容在异常的情况下,仍能不变神色
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,臂血流离,盈于盘器,而羽割炙引酒,言笑自若。——《三国志·关羽传》
言行
yán-xíng
〖wordsanddeeds;opinionexpressedandactiontaken〗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
言行一致,表里如一
言行若一
yán-xíngruòyī
〖liveuptoone’swords〗说的与做的一个样。形容能说到做到
非义之事不计于心,非理之利不入于家,言行若一,情貌相副。——汉·刘向《刘田稷母》
——亦作“言行一致”
言行一致
yán-xíngyīzhì
〖actasonespeaks;asgoodasone'swords;matchwordswithdeeds;suitone'sactiontoone'swords〗同“言行若一”
以及目标‘言行一致’的美德推测起来,这也正像他的话。——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》
言犹在耳
yányóuzài’ěr
〖thewordsarestillringinginone’sears;ringinone'sheart〗话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。喻指对所说的话印象深刻。亦指别人的话刚说不久
言语
yányǔ
〖spokenlanguage;speech〗说出来的话;说出来的一个词
言语
yányu
〖speakout〗[方言]∶招呼;回答;开口
回答呀,别不言语
言语
yányu
〖speech;answer;speak;talk〗说话
与人罕言语。——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市人之言语。——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言责
yánzé
〖responsibility〗∶指君主时代臣下对君主进谏的责任
〖responsibleforone’swords〗∶指对自己的言论所负的责任
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
yánzhěwúzuì,wénzhězújiè
〖Blamenotthespeakerbutbewarnedbyhiswords〗尽管意见不完全正确,提出批评的人并没有罪,被批评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错误,也大可以拿听到话来警惕自己
闻‘五子洛汭之歌’,则知夏政荒矣。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,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。——唐·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
言之不预
yánzhī-bùyù
〖nospeakinginadvance〗没有把话说在头里
言出法随,勿谓言之不预
言之成理
yánzhī-chénglǐ
〖there'sapointthere;plausible〗话说得有道理
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
yánzhīwúwén,xíngérbùyuǎn
〖non-elegantwordswillnotbecomepopular〗言:言辞。文:文采。行:流传,流行。谓语言若没有文采,就不会流传很远
言之无物
yánzhī-wúwù
〖speechdeviodofsubstance;emptyverbiage〗指文章或言论空洞,没有内容
言之有据
yánzhī-yǒujù
〖bequitejustifiable;speakongoodgrounds〗说话和写文章有充分的证据或事实根据
言之有理
yánzhī-yǒulǐ
〖there'sapointthere;plausible〗说话有道理
抓住哲学争论的界线使其言之有理
言之凿凿
yánzhī-záozáo
〖saysth.withcertainty〗凿凿:确实。讲得非常确实
言之凿凿,确可信据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段氏》
言重
yánzhòng
〖beflatteredbysb'sfavourableremark〗话说得过重
成语组词
【言】字开头的成语:
- 言三语四
- 言不二价
- 言不入耳
- 言不及义
- 言不及私
- 言不及行
- 言不尽意
- 言不愿行
- 言不由中
- 言不由衷
- 言不诡随
- 言不谙典
- 言不践行
- 言不达意
- 言不逮意
- 言不逾阈
- 言不顾行
- 言与心违
- 言中事隐
- 言中无物
- 言为心声
- 言之不尽
- 言之不渝
- 言之不预
- 言之凿凿
- 言之成理
- 言之无物
- 言之有序
- 言之有据
- 言之有故
- 言之有物
- 言之有理
- 言之有礼
- 言之过甚
- 言事若神
- 言人人同
- 言人人殊
- 言从字顺
- 言从计听
- 言从计纳
- 言从计行
- 言以足志
- 言传身教
- 言信行果
- 言信行直
- 言出患入
- 言出法随
- 言出祸从
- 言出祸随
- 言十妄九
- 言发祸随
- 言同勒石
- 言听事行
- 言听行从
- 言听计从
- 言听计用
- 言听计行
- 言听谋决
- 言和心顺
- 言和意顺
- 言外之味
- 言外之意
- 言多伤倖
- 言多伤幸
- 言多伤行
- 言多失实
- 言多必失
- 言多语失
- 言大非夸
- 言差语错
- 言帚忘笤
- 言归于好
- 言归和好
- 言归正传
- 言微旨远
- 言必有中
- 言必有据
- 言必有物
- 言意相离
- 言扬行举
- 言提其耳
- 言教身传
- 言文刻深
- 言文行远
- 言方行圆
- 言无不尽
- 言无二价
- 言无伦次
- 言无枝叶
- 言无粉饰
- 言是人非
- 言是心声
- 言有召祸
- 言来语去
- 言气卑弱
- 言深交浅
- 言清行浊
- 言犹在耳
- 言狂意妄
- 言甚详明
- 言由衷发
- 言笑不苟
- 言笑嘻怡
- 言笑晏晏
- 言笑自如
- 言笑自若
- 言简义丰
- 言简意少
- 言简意明
- 言简意深
- 言简意该
- 言简意赅
- 言简意足
- 言类悬河
- 言约旨远
- 言约理辨
- 言者不知
- 言者弗知
- 言者无罪
- 言而不信
- 言而无信
- 言而有信
- 言能践行
- 言芳行洁
- 言若悬河
- 言行一致
- 言行不一
- 言行不符
- 言行不类
- 言行不贰
- 言行信果
- 言行抱一
- 言行相副
- 言行相悖
- 言行相符
- 言行相诡
- 言行相顾
- 言行若一
- 言行计从
- 言言善果
- 言讷词直
- 言论风生
- 言语举止
- 言语漏泄
- 言语路绝
- 言语道断
- 言语高低
- 言谈举止
- 言谈林薮
- 言谈自若
- 言过其实
- 言近意远
- 言近指远
- 言近旨远
- 言重九鼎
- 言颠语倒
- 言高旨远
- 言高语低
- 言高趣远
- 言人所不言
- 言泉会九流
- 言简意不遗
- 言美则响美
- 言者心之声
- 言语妙天下
- 言寡尤,行寡悔
- 言必信,行必果
- 言有尽而意无穷
- 言有尽而音意无穷
- 言不顾行,行不顾言
- 言之不文,行之不远
- 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
- 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
- 言之无罪,闻之足戒
- 言之谆谆,听之藐藐
- 言者无意,听者有心
- 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
- 言者谆谆,听者藐藐
- 言而无文,行之不远
- 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
【言】字在中间的成语:
- 一言堂
- 群言堂
- 诗言志
- 一言一动
- 一言一泪
- 一言一行
- 一言不再
- 一言不发
- 一言不合
- 一言两语
- 一言丧邦
- 一言中的
- 一言为定
- 一言之信
- 一言九鼎
- 一言以蔽
- 一言便定
- 一言偾事
- 一言兴邦
- 一言千金
- 一言半句
- 一言半字
- 一言半语
- 一言半辞
- 一言可分
- 一言可辟
- 一言定交
- 一言寿国
- 一言已定
- 一言穷理
- 一言立信
- 一言而喻
- 一言而定
- 一言蔽之
- 一言订交
- 一言陷人
- 一言难尽
- 一言难磬
- 一言难罄
- 七言八语
- 三言两句
- 三言两语
- 三言二语
- 三言五语
- 三言讹虎
- 上书言事
- 不可言传
- 不可言喻
- 不可言宣
- 不可言状
- 不堪言状
- 不苟言笑
- 不落言筌
- 不言不语
- 不言之化
- 不言之听
- 不言而信
- 不言而喻
- 不言而谕
- 两言可决
- 丧言不文
- 举止言谈
- 事核言直
- 五言长城
- 交浅言深
- 人微言贱
- 人微言轻
- 人言凿凿
- 人言可畏
- 人言啧啧
- 人言籍籍
- 人言藉藉
- 仁言利博
- 仁言利溥
- 以快言论
- 以言为讳
- 以言举人
- 以言取人
- 以言徇物
- 伤言扎语
- 位卑言高
- 作言造语
- 你言我语
- 信言不美
- 先言往行
- 兰言断金
- 兴言夙驾
- 冷言冷语
- 冷言热语
- 出言不逊
- 出言吐气
- 出言吐词
- 出言吐语
- 出言成章
- 出言无忌
- 出言无状
- 出言有章
- 凿凿言之
- 前言往行
- 千言万语
- 千言万说
- 危言危行
- 危言悚听
- 危言核论
- 危言正色
- 危言竦论
- 危言耸听
- 危言覈论
- 危言谠论
- 危言逆耳
- 危言骇世
- 危言高论
- 发凡言例
- 发言盈庭
- 口不言钱
- 只言片语
- 各言其志
- 名正言顺
- 吞言咽理
- 嘉言善状
- 嘉言善行
- 嘉言懿行
- 在官言官
- 坐言起行
- 多言多语
- 多言多败
- 多言或中
- 多言数穷
- 多言繁称
- 大言不惭
- 大言欺人
- 大言相骇
- 套言不叙
- 套言不陈
- 好言好语
- 好言甘辞
- 妄言则乱
- 妄言妄听
- 妄言妄语
- 妄言轻动
- 妖言惑众
- 妙言要道
- 姑妄言之
- 婉言谢绝
- 家言邪学
- 寓言十九
- 察言观色
- 察言观行
- 寡言少语
- 小言詹詹
- 少言寡语
- 尖言冷语
- 尖言尖语
- 巧言令色
- 巧言偏辞
- 巧言利口
- 巧言如流
- 巧言如簧
- 币重言甘
- 广开言路
- 广而言之
- 庸言庸行
- 形于言色
- 微言大义
- 微言大指
- 微言大谊
- 微言精义
- 德容言功
- 德言容功
- 德言工容
- 德言工貌
- 忘言之契
- 忠言嘉谟
- 忠言奇谋
- 忠言谠论
- 忠言逆耳
- 快言快语
- 总而言之
- 恬言柔舌
- 恶言厉色
- 恶言恶语
- 恶言泼语
- 恶言詈辞
- 悖言乱辞
- 意出言外
- 意切言尽
- 意在言外
- 意简言赅
- 意见言外
- 慎言慎行
- 慨乎言之
- 懿言嘉行
- 握手言欢
- 放言遣辞
- 放言高论
- 散言碎语
- 方言矩行
- 无可言状
- 无言以对
- 无言可对
- 无言可答
- 昌言无忌
- 星言夙驾
- 智小言大
- 有言在先
- 有言在前
- 杜绝言路
- 杯酒言欢
- 极而言之
- 析言破律
- 欲言又止
- 欲言无声
- 款言不听
- 正言不讳
- 正言厉色
- 正言厉颜
- 正言直谏
- 正言若反
- 殊言别语
- 气盛言宜
- 污言浊语
- 污言秽语
- 洁言污行
- 流言惑众
- 流言流说
- 流言混话
- 流言混语
- 流言蜚语
- 流言风语
- 流言飞文
- 流言飞语
- 浮言虚论
- 涎言涎语
- 涩于言论
- 淫言媟语
- 淫言狎语
- 淫言诐行
- 溢于言外
- 溢于言表
- 溢言虚美
- 烦言碎语
- 烦言碎辞
- 片言一字
- 片言九鼎
- 片言只字
- 片言只语
- 片言居要
- 片言折之
- 片言折狱
- 犯言直谏
- 狂言瞽说
- 甘言厚币
- 甘言厚礼
- 甘言好辞
- 甘言媚词
- 甘言巧辞
- 甘言美语
- 甘言蜜语
- 甜言媚语
- 甜言美语
- 甜言蜜语
- 甜言软语
- 疾言倨色
- 疾言厉气
- 疾言厉色
- 疾言怒色
- 疾言遽色
- 痛可言邪
- 目动言肆
- 直言不讳
- 直言切谏
- 直言勿讳
- 直言危行
- 直言取祸
- 直言尽意
- 直言无讳
- 直言无隐
- 直言极谏
- 直言正色
- 直言正论
- 直言正谏
- 直言谠议
- 直言贾祸
- 直言骨鲠
- 瞽言刍议
- 瞽言妄举
- 瞽言萏议
- 瞽言蒭议
- 知小言大
- 矫言伪行
- 私言切语
- 秕言谬说
- 秽言污语
- 穷言杂语
- 空言无补
- 空言虚语
- 空言虚辞
- 立言不朽
- 童言无忌
- 简而言之
- 繁言蔓词
- 纶言如汗
- 统而言之
- 绵言细语
- 罕言寡语
- 美言不信
- 美言不文
- 美言市尊
- 耻言人过
- 肆言如狂
- 肆言无忌
- 肆言无惮
- 肆言詈辱
- 胡言乱语
- 胡言乱道
- 胡言汉语
- 能言会道
- 能言善辩
- 能言善道
- 能言巧辩
- 能言快语
- 能言快说
- 能言舌辩
- 自言自语
- 至言不烦
- 花言巧语
- 菲言厚行
- 行峻言厉
- 行浊言清
- 行言自为
- 要而言之
- 要言不烦
- 要言不繁
- 要言妙道
- 规言矩步
- 詀言詀语
- 詹言曲说
- 謏言謏说
- 计行言听
- 讷言敏行
- 讹言惑众
- 讹言谎语
- 设言托意
- 词言义正
- 诓言诈语
- 诗以言志
- 话言话语
- 诡言浮说
- 语四言三
- 语言无味
- 谈言微中
- 谗言佞语
- 谠言嘉论
- 谠言直声
- 谨言慎行
- 谭言微中
- 豪言壮语
- 豪言空话
- 躁言丑句
- 身居言路
- 身微言轻
- 身轻言微
- 轻言寡信
- 轻言细语
- 轻言肆口
- 轻言软语
- 轻言轻语
- 造言之刑
- 造言惑众
- 造言捏词
- 造言生事
- 遣言措意
- 鄙言累句
- 酒言酒语
- 闲言冷语
- 闲言泼语
- 闲言淡语
- 闲言碎语
- 闲言赘语
- 闲言长语
- 闲言闲语
- 闳言崇议
- 闳言高论
- 陈言务去
- 陈言老套
- 陈言肤词
- 隽言妙语
- 难言之隐
- 难言兰臭
- 靖言庸回
- 靖言庸违
- 静言令色
- 静言庸违
- 面冷言横
- 顾而言他
- 风言俏语
- 风言影语
- 风言醋语
- 风言雾语
- 风言风语
- 食言而肥
- 黑言诳语
- 一言以蔽之
- 一言抄百总
- 不幸而言中
- 人言不足恤
- 善言不入耳
- 尽在不言中
- 交浅不可言深
- 前言不搭后语
- 前言不答后语
- 勿谓言之不预
- 听其言观其行
- 善言暖于布帛
- 夏虫不可言冰
- 巧言不如直道
- 恶言不入于耳
- 流言止于智者
- 身教重于言教
- 顾左右而言他
- 勿谓言之不预也
- 千夫所言如一喙
- 名不正则言不顺
- 名不正,言不顺
- 听其言而观其行
- 王顾左右而言他
- 知必言,言必尽
- 苦言药,甘言疾
- 讷于言,敏于行
- 一言为重,百金为轻
- 一言兴邦,一言丧邦
- 一言出口,驷马难追
- 一言已出,驷马难追
- 一言既出,如白染皂
- 一言既出,金玉不移
- 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
- 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
- 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
- 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
- 冰炭不言,冷热自明
- 口无择言,身无择行
- 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
- 可以意会,不可言传
- 君子一言,快马一鞭
- 在官言官,在府言府
- 好言自口,莠言自口
- 持之有故,言之成理
- 持之有故,言之有理
- 桃李不言,下自成行
- 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
- 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
- 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
- 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
- 群居终日,言不及义
- 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
- 道古稽今,言远合近
- 智足以拒谏,言足以饰非
【言】字结尾的成语:
- 一人私言
- 一偏之言
- 一家之言
- 一时戏言
- 一概而言
- 一派胡言
- 万语千言
- 三复斯言
- 三夫之言
- 下笔千言
- 不可胜言
- 不恤人言
- 不知所言
- 不言之言
- 世俗之言
- 两可之言
- 中冓之言
- 临别赠言
- 乐不可言
- 九鼎一言
- 书不尽言
- 乱语胡言
- 仗义执言
- 仗义直言
- 以人废言
- 侃侃而言
- 俗语常言
- 信口胡言
- 倚马万言
- 倚马千言
- 偏听偏言
- 傅纳以言
- 出位僭言
- 刍荛之言
- 创意造言
- 务去陈言
- 千语万言
- 千里结言
- 博闻辩言
- 去梯之言
- 变色之言
- 口不择言
- 口出大言
- 口出狂言
- 口无择言
- 古语常言
- 只字片言
- 同日而言
- 哑口无言
- 哽咽难言
- 哽噎难言
- 啖以甘言
- 啧有烦言
- 嘿嘿无言
- 噤口不言
- 因人废言
- 坐树不言
- 坐树无言
- 大辩不言
- 夫复何言
- 失口乱言
- 夸诞大言
- 妙不可言
- 媒妁之言
- 季路一言
- 宣之使言
- 小小不言
- 巧语花言
- 异口一言
- 弭口无言
- 徒托空言
- 徒讬空言
- 得意忘言
- 心腹之言
- 急不择言
- 情见乎言
- 惨不忍言
- 成一家言
- 托之空言
- 托于空言
- 托诸空言
- 扪虱而言
- 抽演微言
- 括囊不言
- 拭面容言
- 敢怒敢言
- 敦默寡言
- 无可讳言
- 无庸讳言
- 无稽之言
- 无耻谰言
- 日试万言
- 有口难言
- 木讷寡言
- 杜口无言
- 杜口绝言
- 果如其言
- 枯竹空言
- 楚人戎言
- 欺世之言
- 款语温言
- 正色危言
- 正色敢言
- 正色直言
- 毫不讳言
- 沉厚寡言
- 沉密寡言
- 沉毅寡言
- 沉重寡言
- 沉重少言
- 沉静寡言
- 沉默寡言
- 河汉予言
- 河汉吾言
- 河汉斯言
- 洋洋万言
- 溢美之言
- 满纸空言
- 狂瞽之言
- 甜语花言
- 由中之言
- 由衷之言
- 畅所欲言
- 盲瞽之言
- 直口无言
- 相对无言
- 相机而言
- 相视无言
- 相顾无言
- 矢口猖言
- 知无不言
- 知而不言
- 秘而不言
- 秽语污言
- 空臆尽言
- 立德立言
- 立扫千言
- 立马万言
- 笃论高言
- 纸上空言
- 绳墨之言
- 缄口不言
- 缄口无言
- 美语甜言
- 耳食之言
- 肤受之言
- 肺腑之言
- 背惠食言
- 脉脉无言
- 腹饱万言
- 自不待言
- 自食其言
- 至理名言
- 至言去言
- 苦不可言
- 苦不堪言
- 苦语软言
- 荒唐之言
- 药石之言
- 落花无言
- 著书立言
- 薄唇轻言
- 蜚语恶言
- 蜜语甜言
- 行不副言
- 行不及言
- 行不顾言
- 西邻责言
- 解构之言
- 训格之言
- 讷口少言
- 询事考言
- 课语讹言
- 谠论危言
- 负薪之言
- 贵不可言
- 跌宕放言
- 跌荡放言
- 软语温言
- 载笑载言
- 过耳之言
- 违心之言
- 退无后言
- 退有后言
- 逆耳之言
- 逆耳忠言
- 逆耳良言
- 酒后失言
- 重厚寡言
- 金口御言
- 金口玉言
- 金玉之言
- 金玉良言
- 金石之言
- 金石良言
- 钳口不言
- 闭口不言
- 闭口无言
- 闲静少言
- 附耳低言
- 隐忍不言
- 面从后言
- 面从背言
- 顿口无言
- 顿腹之言
- 风尘之言
- 鹦鹉能言
- 默默无言
- 默默无言
- 不以人废言
- 十里无真言
- 天子无戏言
- 敢怒不敢言
- 酒后吐真言
- 善人能受尽言
- 敢怒而不敢言
- 敢怨而不敢言
- 事无不可对人言
- 敏于事,慎于言
- 快马一鞭,快人一言
- 欲人勿闻,莫若勿言
- 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
常用词语组词
【言】字开头的词语:
- 言下
- 言丝
- 言中
- 言乱
- 言事
- 言传
- 言使
- 言信
- 言兰
- 言制
- 言功
- 言动
- 言句
- 言吐
- 言告
- 言和
- 言咏
- 言喘
- 言喻
- 言噱
- 言地
- 言声
- 言官
- 言定
- 言宣
- 言宴
- 言容
- 言对
- 言展
- 言巧
- 言废
- 言归
- 言德
- 言心
- 言志
- 言念
- 言情
- 言意
- 言愿
- 言戏
- 言扬
- 言提
- 言教
- 言数
- 言文
- 言斥
- 言旋
- 言旨
- 言明
- 言晤
- 言智
- 言服
- 言枢
- 言次
- 言欢
- 言气
- 言泉
- 言燕
- 言父
- 言爽
- 言状
- 言瑞
- 言破
- 言禽
- 言称
- 言空
- 言竞
- 言章
- 言端
- 言笑
- 言笔
- 言筌
- 言策
- 言絶
- 言綍
- 言约
- 言纳
- 言纶
- 言者
- 言职
- 言肆
- 言脉
- 言致
- 言色
- 言行
- 言表
- 言观
- 言言
- 言誓
- 言议
- 言讲
- 言讷
- 言论
- 言讼
- 言讽
- 言词
- 言话
- 言诠
- 言语
- 言诰
- 言说
- 言调
- 言谈
- 言谏
- 言谑
- 言象
- 言貌
- 言责
- 言路
- 言辞
- 言道
- 言重
- 言金
- 言问
- 言面
- 言音
- 言鲭
- 言鸟
- 言默
- 言事官
- 言声儿
- 言慧珠
- 言菊朋
- 言身寸
- 言坊行表
- 言炳丹青
- 言言语语
- 言必行, 行必果
- 言之不文﹐行之不远
- 言之无文﹐行之不远
- 言之无文﹐行而不远
- 言之谆谆﹐听之藐藐
- 言者无罪﹐闻者足戒
- 言者谆谆﹐听者藐藐
- 言而无文﹐行之不远
【言】字在中间的词语:
【言】字结尾的词语:
- 一言
- 七言
- 三言
- 上言
- 不言
- 丑言
- 丝言
- 两言
- 为言
- 主言
- 义言
- 乞言
- 争言
- 互言
- 五言
- 亡言
- 交言
- 人言
- 仁言
- 介言
- 代言
- 众言
- 优言
- 传言
- 伪言
- 余言
- 佞言
- 佥言
- 佯言
- 佳言
- 例言
- 侍言
- 侧言
- 信言
- 修言
- 倍言
- 倒言
- 借言
- 倡言
- 假言
- 偏言
- 偶言
- 傥言
- 儳言
- 党言
- 公言
- 六言
- 兰言
- 兴言
- 兼言
- 内言
- 冥言
- 冰言
- 凶言
- 出言
- 凿言
- 切言
- 刮言
- 前言
- 力言
- 匡言
- 十言
- 单言
- 卮言
- 危言
- 厉言
- 反言
- 发言
- 受言
- 叙言
- 口言
- 司言
- 吉言
- 名言
- 吐言
- 向言
- 听言
- 启言
- 告言
- 呓言
- 周言
- 和言
- 咎言
- 咏言
- 哑言
- 啧言
- 善言
- 噧言
- 噪言
- 嚣言
- 四言
- 回言
- 坠言
- 坦言
- 声言
- 备言
- 外言
- 大言
- 失言
- 夷言
- 夸言
- 奏言
- 套言
- 奸言
- 好言
- 妄言
- 妉言
- 妖言
- 妙言
- 婉言
- 媺言
- 嫚言
- 宂言
- 宣言
- 宪言
- 宴言
- 宽言
- 密言
- 寓言
- 察言
- 寡言
- 寤言
- 寱言
- 寸言
- 导言
- 小言
- 尘言
- 尽言
- 屏言
- 属言
- 峻言
- 工言
- 左言
- 巵言
- 巷言
- 巽言
- 师言
- 希言
- 常言
- 庄言
- 序言
- 庞言
- 庶言
- 建言
- 开言
- 弁言
- 异言
- 弃言
- 引言
- 张言
- 强言
- 彝言
- 形言
- 往言
- 征言
- 徐言
- 徒言
- 得言
- 微言
- 徽言
- 忠言
- 怒言
- 思言
- 急言
- 怨言
- 怯言
- 恒言
- 恩言
- 恪言
- 息言
- 恳言
- 恶言
- 悖言
- 悟言
- 惠言
- 意言
- 感言
- 愿言
- 慎言
- 慢言
- 憸言
- 戏言
- 戚言
- 托言
- 执言
- 扬言
- 抗言
- 择言
- 指言
- 推言
- 插言
- 搀言
- 支言
- 放言
- 教言
- 敢言
- 散言
- 文言
- 断言
- 方言
- 旁言
- 旧言
- 昌言
- 明言
- 星言
- 显言
- 晤言
- 曲言
- 有言
- 朗言
- 望言
- 本言
- 杂言
- 极言
- 构言
- 枉言
- 析言
- 架言
- 格言
- 桥言
- 梦言
- 植言
- 欢言
- 款言
- 歧言
- 毁言
- 民言
- 永言
- 求言
- 污言
- 沃言
- 洁言
- 流言
- 浅言
- 浑言
- 浩言
- 浪言
- 浮言
- 淫言
- 深言
- 渝言
- 温言
- 溢言
- 漏言
- 演言
- 漫言
- 烦言
- 燕言
- 爽言
- 片言
- 犹言
- 狂言
- 献言
- 玄言
- 玉言
- 王言
- 理言
- 琐言
- 琴言
- 甘言
- 甚言
- 甜言
- 由言
- 留言
- 疾言
- 白言
- 皃言
- 监言
- 盛言
- 盟言
- 直言
- 眉言
- 真言
- 眷言
- 瞻言
- 瞽言
- 矢言
- 知言
- 矫言
- 石言
- 破言
- 硕言
- 祅言
- 祖言
- 离言
- 禽言
- 私言
- 秉言
- 称言
- 秽言
- 空言
- 窃言
- 窕言
- 窜言
- 立言
- 竫言
- 笑言
- 答言
- 箴言
- 簧言
- 精言
- 繁言
- 纂言
- 约言
- 纳言
- 纵言
- 纶言
- 结言
- 绚言
- 绪言
- 缀言
- 缕言
- 罪言
- 置言
- 美言
- 羣言
- 考言
- 耳言
- 肆言
- 肤言
- 胡言
- 胪言
- 胶言
- 能言
- 腾言
- 至言
- 舆言
- 良言
- 苦言
- 荩言
- 药言
- 莠言
- 虚言
- 行言
- 衡言
- 衷言
- 襧言
- 要言
- 訑言
- 訞言
- 訹言
- 訾言
- 詈言
- 詶言
- 誉言
- 誓言
- 謏言
- 謡言
- 謣言
- 讆言
- 讔言
- 讙言
- 讥言
- 讦言
- 议言
- 记言
- 讱言
- 讲言
- 讳言
- 讷言
- 讹言
- 论言
- 讼言
- 设言
- 证言
- 诈言
- 词言
- 诏言
- 译言
- 诒言
- 诙言
- 诞言
- 诡言
- 诤言
- 详言
- 诬言
- 语言
- 诲言
- 诳言
- 说言
- 诵言
- 诺言
- 谀言
- 谈言
- 谋言
- 谎言
- 谏言
- 谐言
- 谒言
- 谓言
- 谖言
- 谗言
- 谝言
- 谟言
- 谠言
- 谣言
- 谦言
- 谩言
- 谬言
- 谮言
- 谰言
- 谵言
- 谶言
- 豤言
- 豪言
- 豫言
- 貌言
- 责言
- 贤言
- 质言
- 赘言
- 赠言
- 超言
- 躾言
- 软言
- 轻言
- 载言
- 辞言
- 辨言
- 辩言
- 迂言
- 过言
- 还言
- 进言
- 远言
- 违言
- 连言
- 迩言
- 迻言
- 退言
- 逆言
- 选言
- 逊言
- 通言
- 逝言
- 造言
- 逸言
- 遗言
- 遣言
- 避言
- 那言
- 邪言
- 鄙言
- 酌言
- 释言
- 里言
- 重言
- 野言
- 金言
- 闲言
- 附言
- 陈言
- 险言
- 隐言
- 难言
- 雅言
- 靖言
- 静言
- 韵言
- 顺言
- 顾言
- 颂言
- 预言
- 风言
- 飞言
- 食言
- 饰言
- 饶言
- 首言
- 骂言
- 鬻言
- 鲜言
- 鲠言
- 鸟言
- 麈言
- 麤言
- 鼎言
- 齐言
- 一家言
- 不足言
- 不食言
- 举謡言
- 五千言
- 五禽言
- 去梯言
- 属丝言
- 张惠言
- 张煌言
- 无戏言
- 清真言
- 燕正言
- 金石言
- 一遍千言
- 人权宣言
- 伊索寓言
- 共同语言
- 养老乞言
- 口吟舌言
- 文学语言
- 文艺语言
- 无容赘言
- 栀貌蜡言
- 椎髻左言
- 沈默寡言
- 班草而言
- 算法语言
- 网络语言
- 肢体语言
- 醒世恒言
- 高级语言
- 三交两句言
- 共产党宣言
- 军中无戏言
- 同盟会宣言
- 希波克拉底誓言
- 面向对象的语言
- 面向过程的语言
-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


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,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,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